环境教育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国际刊号:1007-1679
国内刊号:11-3784/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0902 人次
 
    本刊论文
试论文化产业环境下的广告人才培养

【摘要】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浪潮推动了广告业的转型和发展,也对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此为背景,论述了广告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并从培养结构的完善、教学理念革新和实践教学革新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广告业;创新能力;新媒体;实践教学
  一、文化产业的勃兴
  所谓文化产业,世界各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认定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正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抉择。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首次把“广告创意、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广告制作”列为鼓励类。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及广告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正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更为广告产业的勃兴开辟了道路。
  二、文化产业发展下的广告业
  1.广告业向创意化、产业化发展
  根据传统的产业分类方法,广告业最初被纳入第三产业中服务性产业的范畴。广告公司通过广告代理、市场调研、策划、创意、制作、媒体发布等一系列专业化的广告服务,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其后,广告业因其信息服务的特点,又被纳入到信息产业的框架内。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迅速兴起,打破了原有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界限,其个人、个性、智能、分裂、跨界、集结的创意产业经济模式更是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理念。如同北京大学陈刚教授看到的那样:“创意真正成为了中国广告的核心价值。创意的时代已经到来。主宰未来广告业的也将除了创意还是创意!”
  2.更加丰富的广告业态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广告业态的极大丰富,无论是创意的深度挖掘还是产业的横向拓展,都可以在文化产业的平台上得到释放和助推。过去的传统广告业,广告主只限于传统行业,广告也只为普通商品提供服务。而当文化产业作为产品面向市场时,从横向广度的拓展来看,广告业与文化产业密切结合,旅游、演艺、动漫、影视等等无一不为广告业带来更多的广告资源和广告机会,并极大的拓展了产业链;从纵向深度而言,文化产业“越界”特性不断促成广告业以创意为核心,参与到文化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中。文化产品定位、推广、品牌宣传,都需要以具有创意的服务提升竞争力。有学者指出:文化产业项目可以成为广告事件,成为广告的策略和内容,也可以成为品牌和产品营销的平台。在传统媒体局限性日益凸显的传播环境下,文化产品或文化的物化形态可以成为媒介,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
  同时,伴随着文化产业大潮,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从最初单一的互联网广告、手机短信广告,发展到数字电视广告、移动电视广告、楼宇电视广告等等。以往单纯的视觉媒体、听觉媒体扩大到今日的全感官延伸、多媒体无缝衔接,诸多广告传播方式的变革已悄然展开。
  三、文化产业环境下的广告人才素质
  对于文化产业环境下的广告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业界尚无明确认定。由于广告人才是文化创意人才的核心,因此本文试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特征:较高文化素养、复合型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对广告人才素质做出以下论证。
  1.知识储备多元化
  文化产业是商品生产与意识领域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特点决定了这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多特征交织的领域,需要跨学科、跨传统知识界线的复合型人才。而广告以创意关联“文化”、“产业”,要求广告人才除了掌握广告专业知识外,还要熟识传统文化,能在熟悉的现代和陌生的传统间找到平衡点。广告人熟悉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文化产业所面对的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形成具有共鸣的文化创意。更为重要的是,任何一种文化产品概念的发掘或推广,都必须建立在对文化产品内涵本身高度领悟的基础上,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意具有生命力,具有特色,甚至唯一性的重要来源。
  其次,广告人应加强市场、文化产业方面的知识储备。我国大学教育实行分科教育,内容归内容,营销归营销,导致目前文化产业一是缺少把内容创新有效转化为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人才,二是缺少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策划人才和经营人才。广告人才涉猎广泛,才能将文化创意产业链贯穿起来,以产业化的思维对文化产品进行包装、策划。
  2.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无论是像电视影像这样的传统媒介产品,还是数码、动漫等新兴产业,创新力均是其成败的关键。作为文化产业核心的广告行业一贯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广告人才创造力结构培养的实证研究》一文根据创造力三维模型提出了广告人才“创造力结构模型”:对消费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敏锐洞察力,掌握时尚资讯,了解消费者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对社会问题可以迅速评价,提出独特创意,对事物的解决能拿出多种解决方案的创新认知风格和对社会各领域有广泛兴趣,注重团队合作的创新人格特征。基于此,笔者认为,广告专业所需要的创新能力是丰富多元的,其核心是创意的创新能力,但其外延可泛化延伸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是作为信息时代人才的必备能力,也是评价文化产业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信息素养最早的定义为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但当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最基本要求的时候,信息素养更侧重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实际能力。广告行业所面临的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广告理念的更新、事件营销的策划、媒介投放、创意执行都需要对外界信息保持快速的反应和利用能力。缺乏信息素养,广告人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与竞争的需要。   四、广告人才培养革新
  1.完善培养结构
  文化产业内容、市场之间渗透强烈,具有较强复合性,为此,广告人才的培养要基础文化知识和职业知识技能并重。
  第一,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培养。此类课程均为理论课,又与专业关联度较弱,往往会被学生忽视。但是,大学广告教育绝不是工坊式的工匠教育,高校广告教育有必要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古代文学史等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创意空间。以《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中的古代思想、古代艺术、古代法律制度、古代科技以及民俗文化等内容与文化产业关联度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创意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或从传统文化延伸到文化产业。在讲授唐文化的时候与西安文化产业联系,讲解民俗文化的时候举出民俗文化产业园中的具体例子,这样学生学习的不单纯是文化,而是将文化再创意后产生经济效益。
  第二,加大新媒体教学力度。目前数字传媒发展如火如荼,由此发展出三种崭新技能:平面设计类、视频类、网页制作类。这三种技能组合起来就是数字传媒艺术,也是直接与文化产业市场接轨的技术。一些学校由于师资或设备原因,对视频类、网页制作类课程重视不够,导致毕业生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运用能力较差,无法胜任工作。这就意味着广告专业必须加强诸如多媒体制作、电子商务等数字传媒类课程的建设,在广告概论、广告调查、媒体策略等传统核心课程的授课方面也应向新媒体方面倾斜,有意识的推动新媒体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媒体的重视绝不意味着广告教育的唯新媒体技术论。新技术总是以超乎想象的方式爆炸式发展,要在广告教育课堂上跟上新技术的变化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媒体方面的广告教育不仅要讲授技能的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使其掌握新媒体的发展规律,成为一个策略性人才。
  2.教学理念革新
  传统的广告教学沿袭“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仅满足于理论的灌输,学生成为灌输知识的容器,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大扼杀。广告专业教师应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创意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里的创意不是指一个好点子,也不能局限于平面广告、影视作品的单一视觉表现,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刚指出,当代广告创意应该是广义的,从营销战略、管理到为企业提供服务,都需要在创意指导下进行。广告理论教学环节要切实有效地以“产业”的观念将创意概念灌输至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营销、推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全产业链的层面整合思考。具体而言,可应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如创设模拟公司,设置题目模拟比稿的环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实践教学革新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在文化产业潮流之下,广告学的人才培养要立足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整体策划能力、项目执行能力。目前各高校普遍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广告学院奖”、“时报金犊奖”三大赛事构建实战型实践教学体系,但对这些赛事要合理利用,与课程相配套,避免出现学生参赛过多,疲于应对,甚至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情况。有能力的学校可与广告公司或企业联合,引进实际项目,特别是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文化产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舒咏平.新媒体广告趋势下的广告教育革新.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04.
  [2]魏宝涛.广告教育与传媒创意产业关联探析[J].东南传播,2011(4).
  [3]胡振宇.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广告教学.新闻爱好者,2008-05.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环境教育》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环境教育》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