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国际刊号:1007-1679
国内刊号:11-3784/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30943 人次
 
    本刊论文
浅谈环境教育

【摘要】本文对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初步分析了环境教育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并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关键词】环境教育;科学发展观
  
  一、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环境保护的需要
  宣传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用良好的舆论去影响人。它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无法让人良好地接受宣教者的观点,就代表宣教工作并没有达到目的。
  (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02 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丰富创新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并把这条发展道路概括为“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迸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首进党代会政治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然而,无论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实现,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不论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或是人的素质(环境素质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提高,都有赖于环境教育的贯彻和开展。
  (三)我国的现实国情的推动
  在“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中,对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感受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成人和少年环保意识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我国公众对环境状况恶化的严峻形势缺乏充分认识,对我国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持盲目乐观态度,同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公众的环境知识尚处于较低的层次,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人们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只有当环境污染直接侵害到个人利益时,才会有较多的人愿意采取行动;调查结果显示,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明显高于成人。这个发现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该调查表明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都有待提高,而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所包含的。
  (四)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要求
  我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立法工作,时至今日,可以说是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然而,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是“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 此外,我国的环境法律中规定了公众参与制度,如在环境行政许可中,环境行政听证制度是典型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表现,此外,公众也是对其他社会主体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的主要监督者。然而,公众环境意识的高低和对环境法律知识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公众参与的效果和水平,决定着这一制度作用的真正发挥。从以上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我国加强环境教育不容忽视,且迫在眉睫。
  (五)对我国环境教育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一)重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化建设 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管理机构
  规范化建设是继续提高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前提。 我国应当借鉴美国和英国的做法,专门设立一个类似于环境教育司的行政机关,隶属于教育部,这样,既不至于造成机构的过于庞大和臃肿,同时又将环境教育置于比较高的地位,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发展和落实。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化建设问题。
  第二,规范环境教育工作职责。
  第三,规范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建设。
  第四,规范环境宣传教育队伍。
  第五,规范环境宣传教育经费投入渠道。
  第六,规范环境教育工作用房和设备配置标准。
  第七,规范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制度。
  (二)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基础工作 合理设计环境教育策略
  目前,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效果明显滞后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应当通过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首先,要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基本情况调查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全国或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和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调查,了解和掌握公众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行业水平和环境宣传教育机构、队伍、经费、设备以及开展工作的情况。
  其次,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信息储备。一是建立环境宣传教育资源库,储备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及队伍、设备、经费、文本、影像、图片资料和工作情况等资源信息。二是建立环境宣传教育项目库。三是建立环境宣传教育专家库。通过专家库,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新闻学和环境学等相关学科专家组织起来,提高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第三,要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指导制度。在环境保护系统外部,建立由宣传、教育、科技、工、青、妇和新闻单位等部门组成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指导机构;在环境保护系统内部,建立由环境保护各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协调指导机构。
  环境教育关系到环境质量,也关系到人口素质,更与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教育需要立法、教育甚至财政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项终身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突破,是一项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实现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关于环境教育还有许多值得各界学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笔者只是粗浅地对其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学者们对此项事业的关注和重视,为我国环境教育决策者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尽快将科学合理的环境教育政策和方法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辉、祝怀新 著:《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
  [2]Joy A .Palmer 著,田青、刘丰译:《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杨明主编,唐孝炎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华夏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4]杨 A . J(英)、麦克尔霍恩(英)著,李勤 译:《发展非正规环境教育的指导原则》,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环境教育》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环境教育》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